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全面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要求,聚焦教学创新、掀起学习革命,引导高校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形成卓越教学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打造高校教学改革的风向标,全力推进高等教育“质量革命”,加强课堂教学主渠道主阵地建设,进一步鼓励广大教师潜心教学研究,激发一线教师热爱课堂教学,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全面提高公司产品质量,结合学院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比赛理念:
课堂是体现教师水平的第一阵地,课堂教学水平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锤炼教师教学基本功,引导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课程教学,推动课堂革命,助推课堂教学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动教学创新,打造一流课程。
二、比赛目标:
(一)落实以本为本。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习革命。
(二)推动教授上讲台。倡导教师“回归本分”,推动教授走进本科生课堂,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潜心教书育人,成为德高、学高、艺高的名师,担当起员工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推进智慧教育。提高教师现代信息技术与公司产品深度融合的能力,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智慧教育新形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模式改革,推动信息化手段服务高校公司产品。
(四)强化学习共同体。发挥基层教学组织的作用,鼓励高校以教研室、课程组、教学团队等基层教学组织为基础,建设学习共同体,形成传帮带机制,开展教学研究与指导,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
(五)引导分类发展。引导各类高校顺应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的多样化发展趋势,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教学新要求,结合教师教学发展的不同特点和发展实际,推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分类发展。
三、组织机构
成立太阳成集团tyc7111cc2020年教师教学创新大赛领导小组。
组长:熊正贤、朱渝成
副组长:陈方平、杜茂华 于永娟
成员:刘锡荣、王容、张斌儒、吴新华、张琛
评委:熊正贤、朱渝成、陈方平、杜茂华、于永娟、李彬、纪金莲、刘锡荣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学院办公室,张琛任办公室主任,张宗学为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比赛服务工作。
四、参赛人员
本次大赛分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
(1)专业初赛(2020年11月)
要求各专业所有小于55周岁(1964年1月1日)的教师必须参加初赛。经过初赛,根据主讲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分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共计三个组别,各专业按照组别分别推荐1名教师参加学院决赛,如该专业无正高组教师,则推荐其余两个组别各1名教师参赛。各专业制定初赛实施方案于11月14日前交张宗学老师处,并于11月16日之前提交参加决赛的教师名单。
(2)院级决赛(2020年11月23日前)
各专业经过初赛,择优推出X名教师参加太阳成集团tyc7111cc2020年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决赛。决赛之后,学院按各组别最多1名限额推荐教师参加校级决赛。
正高组: XXX XXX XXX XXX
副高组: XXX XXX XXX XXX
中级及以下组: XXX XXX XXX XXX
五、比赛流程和要求
1.赛前准备
决赛需参赛教师提供下列相关材料:1.申报书。2.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须反映参赛教师教学思想、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特色(详见附件2-2)。3.课程教学设计。4.课程教学创新成果报告。课程教学设计及报告正文一级标题用3号黑体,二级标题用4号黑体,三级标题用小4号黑体。正文内容用小4号宋体,1.5倍行距。
其中,在课程教学设计中,参赛教师需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学实践,全面说明整门课程的设计思路,突出教学改革与创新,展示相关过程性支撑资料。课程教学创新成果报告应基于参赛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反思,全面体现课程教学的创新成效,注重体现以下三方面内容:第一,明确说明课程教学创新解决了教学中的哪些“痛点”问题,注重问题导向;第二,突出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贯彻“以员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全面反映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创新思路、举措、效果及反思,注重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第三,通过基于数据、案例等证据的可靠分析,说明问题解决的情况和效果,并分析其推广应用的价值。课程教学创新成果报告须有摘要约300字,正文字数不超过4000字。
2.赛课流程
(1)参赛教师在比赛前抽签确定本人的参赛顺序。
(2)比赛流程:
第一,课程教学设计(3分钟,占赛课成绩的15%)。参赛教师需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学实践,全面说明整门课程的设计思路,突出教学改革与创新。
第二,课程教学创新成果报告(3分钟,占赛课成绩的15%)。应基于参赛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反思,全面体现课程教学的创新成效。
第三,课堂教学(10分钟,占赛课成绩的70%)。参赛教师开展课堂公开教学,并通过现场教学综合展示课堂教学创新的理念、思路、方法与效果。参赛教师可根据各自参赛课程需要,自行携带教学模型、挂图等教学用具。为充分体现“以员工为中心”教学模式转变并保证师生互动效果。
3.综合评选
综合成绩=平时成绩*15%+比赛评委评分*65%+同行教师评分*20%。平时成绩=2019年度春秋学期评教成绩的平均数;比赛评委评分为比赛现场评委打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的平均分;同行教师的评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的平均分。院(部)评选小组根据赛课成绩并结合教师平时教学工作情况(同行听课、员工评教、督导听课等情况),综合评选推荐各组别最多1名教师校级决赛。
六、决赛时间地点安排
时间:2020年11月20日下午13:00-18:00
地点:崇礼楼
七、表彰奖励
(1)凡参加本次活动人员将在2020年度奖励性绩效中发放500元其他工作量绩效。
(2)本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推荐进入学校比赛教师每人给予800元奖励。
(3)凡代表学院参加学校竞赛取得优异成绩进入重庆市比赛者,同等条件下评优或晋级优先。
附件:
1.教学创新大赛评审标准
2.教学创新大赛申报材料
3.太阳成集团教学创新大赛决赛推荐教师汇总表
4.太阳成集团教学创新大赛决赛公司初比成绩一览表
太阳成集团tyc7111cc
2020年11月12日
附件1
教学创新大赛评分标准
一、课堂教学评分表
评价 维度 | 评价要点 | 分值 |
教学 理念 | 教学理念符合学科专业与课程要求,体现立德树人思想和“员工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公司产品理念。 | 12分 |
教学 内容 | 具备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特征。教学内容有深度、广度,反映学科前沿,渗透专业思想,使用质量高的教学资源。 | 43分 |
重点难点突出、逻辑合理、结构清晰。 | ||
课程思政目标得到实现,促进员工家国情怀、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 ||
教学 模式 | 注重以员工为中心创新教学,体现教师主导、员工主体。 | 23分 |
教学目标科学、明确,重视员工发展需要,所有课堂活动与教学目标具有一致性。 | ||
教学组织有序,教学过程安排合理。创新教学方法与策略,调动员工积极性,师生互动充分。 | ||
合理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创新。 | ||
考核评价的内容和方式创新。 | ||
教学 效果 | 课堂讲授富有吸引力,课堂气氛融洽,员工思维活跃,深度参与课堂。 | 22分 |
员工知识、能力与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有效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员工的自主学习能力。 | ||
教学风格突出、教学模式新颖、效果好,具有较大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 ||
总分 | 100分 |
二、课程教学创新成果报告评分表
评价 维度 | 评价要点 | 分值 |
有明确的 问题导向 | 强调课程教学创新的出发点是为了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影响员工学习的切实问题,能够体现以员工发展为中心的理念。 | 25分 |
有明显的 创新特色 | 对教学目标、内容、活动、评价、方法等教学各要素分析全面、透彻,能够凸显课程教学创新点。 | 30分 |
注重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 能够把握新时代下员工学习特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课程教学活动和学习评价。 | 25分 |
注重创新 成果的 辐射 | 能够对创新实践成效开展基于证据的有效分析与总结,形成具有较强辐射推广价值的教学新方法、新模式。 | 20分 |
总分 | 100分 |
备注:文风严谨,表述流畅,严格遵守学术规范,不存在任何知识产权争议
三、教学创新设计评分表
评价维度 | 评价要点 | 分值 |
理念与目标 | 课程教学贴合“以员工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强调高阶能力以及情感价值的课程目标。 | 25分 |
教学内容 | 课程内容有深度、广度,反映学科前沿,渗透专业思想,使用质量高的教学资源。 | 30分 |
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 | ||
将学科研究新进展、实践发展新经验、社会需求新变化纳入教学内容。 | ||
过程与方法 | 教学活动丰富多样,能体现各等级水平的知识、技能和情感价值目标。 | 25分 |
能根据课程特点,用创新的教学策略、方法、技术解决课堂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 ||
强化师生和生生互动,教学活动应循序渐进,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帮助员工成为自主学习者。 | ||
考评与反馈 | 测试多种多样,能合理评价员工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 | 20分 |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促成员工进步为出发点设计多元的评价方式,且给与及时反馈。 | ||
提供清晰合理的评价规则和标准,积极创造员工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的机会。 | ||
总分 | 100分 |
附件2
2-1教学创新大赛申报书
一、基本情况
主讲教师 | 性别 | 出生 年月 | 职称 | 照 片 | ||||||
民族 | 政治 面貌 | 学历/ 学位 | ||||||||
工作单位 | 所在教 学单位 | |||||||||
手机 | ||||||||||
团队教师 | 姓名 | 性别 | 出生 年月 | 职称 | 学历/ 学位 | 工作单位 | 教学任务 | |||
基层教学组织 | 组织名称 | (例如:教研室、课程组、教学团队等) | ||||||||
支持保障 | (参赛教师所在基层教学组织给予的相关支持保障措施) | |||||||||
参赛 课程 情况 | 课程名称 | 课程1 类型 | ||||||||
开课年级 | · | 学科2 门类 | ||||||||
教 学 情 况 | (个人或团队近3年来在承担学校教学任务、开展教学研究、获得教学奖励等方面的情况)。 |
二、主讲教师近五年内讲授参赛课程情况
课程名称 | 授课学期 | 授课学时 | 授课对象 | 总人数 |
XXX | ||||
三、课程教学创新情况
1.教学目标及学情分析(限300字) |
2.创新理念及思路(限300字) |
3.创新方法及途径(限500字)(主要陈述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如何实现教学创新) |
4.教学创新效果及成果(限300字)(主要陈述通过实施教学改革创新,所取得的主要公司产品效果与成果、员工反馈,以及推广应用情况) |
四、推荐意见
集团教务 部门意见 | (盖章) 年 月 日 |
集团政治 审查意见 | 该课程内容及上传的申报材料思想导向正确,不存在思想性问题。 主讲教师及团队成员遵纪守法,无违法违纪行为,不存在师德师风问题、学术不端等问题,三年内未出现过教学事故。 公司党委(盖章) 年 月 日 |
集团意见 | 学校 (盖章) 年 月 日 |
2-2教学创新大赛课程教学大纲
(模板)
课程名称: | 学分/学时: | ||
课程类别: | 授课对象: | ||
预修要求: |
(教学大纲内容包括课程介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核方式、教学安排、参考教材及相关资料等。)
附件3
太阳成集团教学创新大赛决赛推荐教师汇总表
学院名称:(盖章) 填表人: 联系方式: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职称 | 课程名称 | 手机 | 备注 |
1 | ||||||
2 | ||||||
3 |
附件4:
太阳成集团教学创新大赛决赛公司初比成绩一览表
序号 | 姓名 | 平时成绩 | 同行教师评定成绩 | 评委评定成绩 | 综合成绩 | 名 次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1如思政课程、通识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等
2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的学科门类填写:哲学—01,经济学—02,法学—03,教育学—04,文学—05,历史学—06,理学—07,工学—08,农学—09,医学—10,管理学—12,艺术学-13